童年的读后感(集锦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童年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读后感1《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蒙特梭利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她还提出了儿童发展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启示,现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认识儿童。曾经青春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蒙特梭利女士告诉我们: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便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
蒙特梭利女士系统的阐述了揭开儿童成长奥妙的革命性观念,正如她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又权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在书中,蒙特梭利女士提出了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丰富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二、成人的失误。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和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会顽强抗争。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
既然我们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么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但这种放手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呢,难道没有经过任何修剪的小树苗长大之后其弯弯曲曲的样子就真的好看吗?成人的经验就真的帮不了孩子什么吗?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过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远见,可以准确判断出孩子当前的探索是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
三、教师的准备。对教师而言,观察儿童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仅仅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首先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内心做好准备。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最根深蒂固的缺点,事实上,这些缺点会妨碍教师与儿童的关系。为了发现这些潜意识的弱点,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引导。我们必须像其他人看待我们那样对待自己。教师必须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点,以及自己的坏脾气,而不是过分关注“儿童的脾气”,或者“纠正儿童的错误”,甚至是关注“原罪的影响”。只有先清除你自己眼中的沙粒,你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童年的读后感2《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对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好是儿童,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未来我们更好地去进行教育工作。在我看来,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除了生理发展外,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的。
《童年的秘密》作为一本风靡全球的教育名著,对儿童的世界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在书中蒙台梭利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这令我印象深刻。确实,直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仍然出现着像书中列举的那些错误的教育孩子的行为。是的,许多家长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这是很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们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时期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也为此感到愉悦。
在此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例子来支撑她的论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成人不应以自己的意志去打乱这种秩序。例如,一个小女孩在旅游时睡在一个有栏杆的儿童小床内,当她回到公寓内只能和大人睡在大床上时,她便哭闹,怎么哄也不停。直到最后拿两个枕头围成一个直角成为她记忆中的栏杆时,她才安心地睡觉,不再哭闹。这是因为之前有栏杆的儿童小床给了她支撑感和安全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儿童便变得焦虑。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就严重地打乱了这个小孩关于一些东西应该如何安放的记忆模式。而往往成人不理解儿童,不明白儿童哭闹的原因,则认为儿童是没有缘由地“发脾气”,对儿童进行训斥。这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发展儿童个性的关键在于他自身,如果他有一种发展的进程和必须服从的规律,那肯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时宜的干预会阻挠这种力量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在敏感期时发脾气是他们的需要没得到满足的 ……此处隐藏16233个字……先生的《童年的月光光》这本书。由于孩子阅读速度比较快,我们选择各读各的,然后交流这种方式进行亲子阅读。
书读完了,我让孩子给我讲讲印象深刻的内容,孩子说他小时候丢过钱,还丢过妈妈的围巾,我说:“是啊,他小时候也犯过错误,他和你一样也怕妈妈批评,而且保证以后不再犯这种错误。”
“你知道这本书分为几部分吗?”我想知道孩子是否关注了这本书的目录。
“知道,目录上写着分为两辑——第一辑《童年的月光光》,第二辑《书的气息》。”看来孩子还是善于利用目录来了解内容的。
“你能说说这两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吗?”我接着追问。
“写了他小时候的故事。”女儿不假思索的回答。
“是啊,写了他童年在农村的生活,以及读书的故事。所以书的题目是《童年的月光光》,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写童年的故事。你喜欢他写的故事吗?”我接着问孩子。
孩子肯定地说:“喜欢。”“为什么喜欢呢?”我又问。
“里面有许多好词好句,比如:如饥似渴。”
“是啊,我们来看看作者写的序言。他提到这是他第三本儿童散文。写儿童散文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遣词造句,语言要纯正、清新,朴素中见优美。二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多写儿童熟悉的生活。三是不能写成心灵鸡汤.”
“什么是心灵鸡汤呢?”女儿不解。
“就是讲道理的文章,意思是写的文章要感染读者,而不是教育读者。”女儿似懂非懂。
“你知道吗?作者除了写散文,在其他方面也很厉害呢!你看看他写的后记就知道了。”
我们一起翻到后记部分,通过浏览这一部分,我们知道了作者除了写儿童散文,在儿童诗、小说、寓言、绘本、童话、评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这本书里的插画也好美啊!”我对女儿说。
“是啊,你看看这几页,都很漂亮。”其实我读书的时候没有关注插画,只是后来翻书的时候才注意到书里的插画也散发着艺术的气息,没想到女儿关注到了。
纵观整本书,打动我的是第一辑,我边读边打开记忆的闸门,想到了清凉的夏夜,在月光地下,铺着凉席,摇着蒲扇话家常,和小伙伴捉迷藏;想到了家里的小院曾经盛开过紫丁香,种植过含羞草和像老太太拐杖的植物;想到小时候爷爷给我买的点心——元酥和炒糖;想到了老家门口培育地瓜苗的芽子炕,烧炕时烧熟的红薯;想到了小时候看到的连环画《东郭先生和狼》;想到了打满猪草拖着袋子回家,爷爷奶奶等我吃午饭;想到了老家的小院以及院中的杏树、槐树和枣树以及爷爷给我做的秋千……
童年,那是多么无忧无虑的时光啊,可以和小伙伴从南山跑到北山,可以摘酸枣、捉水牛、采韭花;童年,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啊,有爷爷奶奶和姥姥的疼爱……
如今,是女儿的童年,我不敢让女儿独自出门,不敢让女儿浪费光阴,庆幸的是女儿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这本书第二辑的文章引起了女儿的共鸣,她知道阅读是快乐的,读书是有益的。
接下来,我就要引导女儿完成她的读书体会了。女儿对《美丽的谎言》这一篇深有感触,因为我也给她准备过圣诞礼物,还煞有介事的模仿圣诞老人给女儿写了一封信。我告诉女儿,写读书体会首先要找到作者打动你的文章,写一写作者是怎么写的,让你想起了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可以选择一篇文章,也可以选择一类主题的文章。最后,女儿确定主题为《享受阅读时光》,写一写作者是怎样喜欢阅读,如何阅读的,再联系自己,谈阅读的感受及读书的收获。
喜欢这本《童年的月光光》,因为它不仅让我的思绪回到童年,还让我和女儿有了深入的交流,我想这也会是女儿童年里珍贵的记忆吧。
童年的读后感15本学期通过“中外教育名著导读”的课程,我读了不少教育名著,《童年的秘密》是的第二次读,体会比第一次更深了一层。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
蒙台梭利把爱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本能,使儿童能以一种敏锐和热情的方式去观察它所处的环境中的那些特征。爱能使我们对他人不注意的事物产生敏感,儿童的智慧能够看到成年人视而不见的东西。这一点对成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他们缺乏儿童的那种活力。在成人眼里,儿童热中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因为他们不理解儿童的这种爱。当一个孩子发现桌布歪了,他就会想到桌布应该怎么铺,并且调动他的所以热情,慢慢地试图把它弄平整。对这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令他狂喜的行为。我们也许会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幼稚。但或许,这正体现了我们对儿童的不理解。
早晨,儿童进去唤醒他的父母,这是一件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促使一个儿童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父母住在那个房间也许仍然是暗的,门紧闭着,以致黎明的霞光并没有打扰这两位睡眠者。儿童来了并触摸他的父母,父母抱怨道:“我们已经跟你讲过多少次了,不要早晨一早就来叫醒我们?”儿童回答说:“我并没有叫醒你们,我只是要给你们一个吻。”我想任何父母听到这样的话都会给孩子一个吻。
圣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使仁慈、爱是不嫉妒,不干羞耻的事,不自矜;爱是不起野心,不为自利,不易起怒,不做恶事,喜欢真理,正义,凡事相信,凡事期望,凡事忍耐。”
这些事实是对内心世界的描绘,这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征,想起童年吸收的心理,它爱一切吸收一切,并使其在未来的成年人中得到体会。爱是降生于世界上每一个儿童的禀赋,要是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
读了《爱的智慧》一文,使我感触颇深,也使我联想到了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爱与严。其实,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老师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
一个聪明的教师能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最主要的和最美好的事物并获得欢乐和满足,使他们不至于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益的事物上;一个聪明的教师能进行幼儿个人的心理观察,并大致估计各种刺激保持幼儿注意力的长短;一个聪明的教师能既关心幼儿的身体发展,又关心幼儿的智力发展和道德的进步。
在传统教育方法下,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一样,尽管张开着他们的翅膀,然而这种翅膀已经失去了作用。教师应该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而不是一个主动施加影响的观察者。对幼儿的观察,应该是一本教师手册,是一本鼓舞教师行动的书,是一本想成为一个真正教育者的人,必须仔细阅读和深入研究的书。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把书详详细细地看下来,只读了我最欣赏的部分。我想《童年的秘密》以及其他一些教育名著,将来还值得我们好好研读,比如,《德国教师培养指南》、《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颜氏教训》、《忏悔录》、《爱弥儿》等等。
文档为doc格式